中新网·甘肃新闻
2020(庚子)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
  • 2020年公祭伏羲大典现场
  • 2020年公祭伏羲大典现场
  • 2020年公祭伏羲大典现场
  • 2020年公祭伏羲大典现场
  甘肃天水市官方16日对外发布通报称,2020(庚子)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6月22日在天水举行。今年将继续两岸共祭,在天水举办公祭伏羲大典的同时,在中国台湾台北举行共祭伏羲典礼,媒体进行现场直播。[详细]
  今年公祭伏羲大典采取现场祭祀与线上祭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网搭建“同根同祖 中华共祭--亿万中华儿女线上祭祖”平台,旨在通过全民互动的参与形式,让更多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了解伏羲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详细]
  2020(庚子)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22日在甘肃天水举行。当日,台湾新北市也举行伏羲祭祀典礼。这是海峡两岸连续同时、异地共祭伏羲的第7年,也是公祭伏羲大典举办以来,首次同步进行网络祭祖,民众可通过网络参与公祭活动。[详细]
云直播
云直播
间隔 手动刷新
l
  • 谒庙拜祖
  • 嘉宾敬献花篮
  • 雨后伏羲庙
  伏羲:(生卒不详),风姓,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又称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
  人文始祖:“三皇五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和对远古各部族研究的进展,学界对中华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代表,伏羲是各族共同尊奉的先祖,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学者、专家不懈地探索、研究,也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客人前来旅游观光、寻根祭祖。
  典籍记载:《周易·系辞下传》说:“伏羲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之后众多史籍几乎是一致采用这一观点。《汉书》、《白虎通义》更是原文照抄地记载。《世本》、《尚书·序》、《帝王世纪》称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为三皇,《汉书·律历志》将伏羲氏列为三皇之首。魏晋之后这一称谓成为众多史学家的共识。明代朱元璋钦定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为三皇,称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从而有了华夏先祖“三皇五帝”之说。《说文》以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作为一种中国古史系统。
  文化开源:伏羲文化是中国史前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国家已启动的“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研究对象。从民族文化的形成上来说,传说伏羲始画八卦,开启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源。《周易》、《史记》等典籍记载了伏羲“作八卦”的重要贡献。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我们民族思想方式的基础。所以,伏羲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先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
  传说伏羲确立了天文历法;发明网罟,教民渔猎;养六畜以充庖厨;造琴瑟,作音乐等。这些均反映了伏羲在文明和文化初创时的贡献。 与中华民族另外两个重要始祖炎帝和黄帝相比,炎帝是农业文明之初的代表,主要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黄帝是农业文明进化时期的代表,主要是华夏各族政治和制度上统一的象征。而伏羲所代表的是比炎黄二帝更早的渔猎文明时期,是中华文化最早的源头,是文明初始的象征。因此,伏羲文化可谓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精典。
  民族血缘:从民族血缘的凝聚上说,伏羲时代是一个部族融合的时期,史载伏羲“正姓氏,制嫁娶”。《路史》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姓氏的主要作用就是明血缘、别婚姻,纯正血统。不同部族的人分别有不同的姓氏,各个部族相互通婚混血,从而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基础。
  《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大量文献和考古资料均证明,伏羲“人首蛇躯”,蛇是伏羲氏的图腾。闻一多在《伏羲考》一文中指出,龙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面产生的混合的图腾”。龙图腾的形成,象征了中华民族主体血脉的汇聚和文化的奠基。从此,普天下的中国人都共同尊奉同一个祖先——伏羲。在伏羲的旗帜下,多民族团结和合,统一为中华一家。太昊伏羲因此而成为中华民族血缘和文化的广泛代表。
天水伏羲庙: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在甘肃省天水市城区西关伏羲路。伏羲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
  “羲皇故里”天水: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
  天水市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是人文
始祖伏羲的诞生地,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有成纪、上邽、秦州等称谓,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
  境内文化古迹甚多,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296处。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号称“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大小石窟6处,是名副其实的石窟艺术之都。
  天水享有羲皇故里、娲皇故里、轩辕故里的荣誉,羲皇始创八卦,天水被誉为“易学之都”。相传是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的出生地,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点燃了中华文明薪火,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伏羲因其在中华文明史的巨大贡献,千百年来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受到了中华儿女的称赞和共同敬仰,是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
  古城天水誉为“历史古城”,也是中国县制初始地,天水市甘谷县具有华夏第一县的美誉,著名三国人物姜维就诞生于此。
  石窟文化:天水堪称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走廊”。全市境内有大小石窟6处。以“东方雕塑馆”驰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凿于南北朝时期后秦,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保存有194个洞窟,石雕造像
7000多尊,壁画1000多平方米,开凿于形似农家麦垛的悬崖峭壁之上,保存了后秦至清代的历代凿窟和造像,风格各异,精美绝伦,既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又是艺术陈列馆。它与仙人崖、甘谷大像山、华盖寺、武山水帘洞、木梯寺等众多石窟组成了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走廊”。
  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同时也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
  大地湾文化:是中国黄河中游最早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旧石器文化和新石器时代文化,存在于约公元前60000年至4800年。
  天水是中华文明的多源生发地之一,距今78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遗址所展示的天水远古
文明,时间跨度越3000年,内容异常丰富。其在原始建筑、艺术、农业起源、文字和宗教等多方面,均是中华文明悠久、博大和先进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文明火花的最初闪现,故而被称之为“大地湾文化”。
  第1—3文化层形成于距今60000至20000年,地层中仅发现石英砸击技术产品,如石英石片、碎片等;第4文化层距今20000至13000年,细石器技术产品和大地湾一期陶片开始出现,但在遗物总体数量上处于从属地位;第5文化层距今13000——7000年以细石器和大地湾一期陶片为主;第6文化层距今7000——约5000年,主要文化遗物为半坡和仰韶晚期陶片。
  对这些遗物的研究显示,古人依次经历了原始狩猎采集、发达狩猎采集大地湾遗址、大地湾一期原始农业和仰韶早晚期成熟的农业四个经济发展阶段。大地湾文化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既是中国率先使用彩陶的史前先民,又是西北地区最早产生的农业文化。因其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所以处处显露出原始的特征。
  三国古战场文化: 天水在历史上为陇右第一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文化是天水历史厚重的一页,也是天水历史极富盛名之所在。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街亭、收姜维等世人有口皆碑、如数家珍的故事,都发生在天水。
  街亭位于天水市秦州区东北100公里处的秦安县陇城镇,是历史上一处重要的军事关隘。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魏派大将军张郃率军西援抗蜀,双方争夺的焦点即街亭。这里至今还有“乱骨堆”、“大营”、“常营”、“万人坟”等战争遗存并有弩机、马刺等遗物出土。由于镇西河谷中雄峙八方的龙山,山高谷深,形势险要,又有清水河挡道,关陇往来只有通过固关峡,翻越陇板;沿马鹿一龙山——陇城镇一线行走,是由长安到天水唯一较坦荡的路径。汉时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南大道。历代兵家均视为进可攻,退能守的军事要冲,成为群雄角遂的古战场。
天水 曲溪 天水 仙人崖 天水 伏羲庙 天水 麦积山 天水 天水净土寺 天水 拉稍寺石窟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