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931-8486893
广告热线:13919392204
投稿邮箱:gschinanews@163.com
移动广告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金昌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让来金投资企业家吃上"定心丸"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6日 16:10    来源:金昌日报
分享到:

  进驻政务大厅的政务服务事项583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以内;100%投资项目实现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理……这一串串数据,是金昌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果缩影。

  精准发力助推环境改善

  ——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

  去年,我市引入山东阿帕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西部网络货运总部落户金昌,打造西部首家网络货运数字产业园。不到一年时间,该产业园便吸引了60余家全国优质物流企业落户金昌。这个产业园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去年年底正式入驻该园区的伟玉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保道出其中缘由:“入驻后,园区为我们提供了一站式服务, 45个工作日就办理完成了网络货运的全套手续,而全国办理这套手续平均需要6个月,这极大地节省了我们的时间。”

  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这是金昌市对前来投资客商的郑重承诺。

  市委书记张永霞多次强调,抓营商环境改善是“一把手”工程,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出明确要求:“全市上下要全心全意为企业提供服务,以最高礼遇、最好政策、最优环境服务保障企业发展,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要理解企业家、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在金昌恒心恒力发展。”铿锵的承诺,让来金投资的企业家吃了“定心丸”。

  金昌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借鉴推广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亮点”举措,复制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模式;制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提出重点任务并加快推进落实,大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软环境。

  实行政商常态化沟通机制,健全党政干部与民营经济人士经常性沟通联系机制、领导干部联系帮扶民营企业发展制度、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常委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制度、领导干部联系协会商会制度,召开全市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会,认真听取市场主体的意见建议,及时回应企业关切。

  市级领导和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紧盯影响营商环境的人和事,抓监督、抓考核、抓制度机制的建立完善。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围绕用心干事、公心干事来发现干部、选用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干部、考核奖惩干部,在全市上下树立实干导向,健全“比”的机制,激励干部真抓实干担当作为。

  全面推进线上线下“好差评”体系建设,将全市政务服务机构、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事项和服务人员全部纳入“好差评”评价范围,全面开展线上线下投票评价。同时,对企业和办事群众定期电话回访,在规定时限内对“差评”进行调查、核实、整改,建立“差评”闭环处理机制,倒逼政务服务窗口改进作风。截至目前评价满意率达到98%以上。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赢得客商青睐。2020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0亿元,在甘肃省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成效”评价排名中跃升至甘肃省第三位。

  健全制度纵深推进“放管服”

  ——办事不求人,方便又快捷

  从试种3500亩蔬菜到种植规模达到1.35万亩,从自己单打独斗到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创业,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金从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健尊在金昌创业6年,对金昌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这里是一片投资的热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当好店小二、做个好保姆的服务理念,相关部门主动为项目落地提供各项服务,为我们解决了不少难题,这种办事不求人的感觉真好。”

  一窗办、一网办、掌上办、简化办、便利办,企业和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把“放管服”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行政审批持续精简,集成办理持续深化,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环境更加优化,政务服务渠道更加畅通,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金昌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刀刃向内,简政放权。在推动政务服务优化过程中,我市以利企便民为宗旨,坚持行“简约”之道,全面推行“5+4+1”政务服务新模式,即:办事企业和群众进“一门”、找“一窗”、跑“一次”、用“一网”全流程、全链条办好“一件事”,用足用活服务承诺“四办四清单”(即收即办、当日办结、限时办结、代办服务)+“容缺受理”特色清单,真正当好企业和群众的“店小二”,做到“群众动嘴、政府跑腿”,政务服务质效大幅提升。

  支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赋能扩权,破除制约经开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将1037项行政审批和事中事后服务事项赋予经开区,同步调整优化经开区“三定方案”,设立综合服务中心,推进“园中事、园中办”和“最多跑一次,一件事一次办,一次就办好”等便利化改革,实现了商事登记、印章刻制、项目投资、工程建设、涉税业务等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

  企业开办跑出新速度。坚持“造流程、通堵点、强服务、提效率”四轮驱动,积极推行企业开办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在前期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业务流程、简化申报材料、优化审查程序,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在全省率先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以内。

  开辟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标准化清单化,全面推行网上办事、不见面审批,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实行承诺制、容缺受理、专员服务、帮办服务,100%投资项目实现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理。

  截至目前,完成600个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较去年同期增加176个。

  营商环境的好坏,企业的感受最直接。

  2020年5月投资落户到金昌的甘肃金拓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新能源制造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从前期审批到开工建设,再到日产5万只锂电池,仅仅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公司总经理宋飞林对“金昌速度”赞不绝口:“项目进展的如此顺利正是得益于金昌优良的营商环境。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更加坚定了我们投资的信心,也让我们能热火朝天搞建设,预计公司今年5月份可达到设计日产25万只的能力。”

  畅通渠道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当好“店小二”,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

  进企业去!到车间去!办实事去!

  当好“店小二”,优化营商环境,全市各部门纷纷行动起来。

  ——对2020年全市签约的26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组建微信工作群,市委市政府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负责人、项目服务专员进群,24小时全天候服务,多部门全过程代办,实现项目清单在群里梳理、指令在平台下达、措施在网上制定、问题在现场解决。

  ——摸清企业家底,建立全市4308户中小微企业工作台账,14个中小微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各自的企业微信服务群,通过微信群对每项惠企政策公布申报条件、支持方式、责任单位、责任科室和咨询电话,点对点向中小微企业推送国家、省市优惠政策,解决中小微企业对政策“不知道”“找不到”的问题。截至目前,入群企业数已达2935户,累计推送社保减免、税收优惠及金融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1419条。

  ——紧盯商贸企业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全面推行“3+3+3”工作法,即:“三个全面”大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让企业办事更顺心(全面推行“四办”改革、全面开展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好差评”“找茬办”);“三个持续”不断当好政务“服务员”,让企业复工更暖心(持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发展壮大通道物流产业、持续开展对企常态化服务);“三个紧盯”积极落实纾困惠企政策,让企业发展更安心(紧盯国家和省市稳外贸稳外资政策落实、紧盯促消费政策落实、紧盯市场保供和疫情防控政策落实)。

  ——建立环评审批正面清单、环评豁免清单,推行环评“不见面备案”和告知承诺制,环评报告书、报告表审批分别压缩至20个和15个工作日,压缩率66.7%和50%。

  ——以开发区为重点,先行先试,探索实施投资项目“拿地即可开工、竣工即能投产”模式,优化审批服务,创新审批方式,积极推行区域化评估评审,提升园区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效率,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针对中小企业反映的融资难、电价高等普遍性问题,积极克服财力收支困难,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筹措工业强市专项资金4500万元,用于氯碱化工产业链电价和工业企业规下转规上奖励。

  ——市政府与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设立金昌市首贷中心,入驻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成为全省第四家首贷中心,主要服务在金昌市区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群体。截至目前,共办理供应链金融业务109笔,金额46643.38万元。

  ……

  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让更多的企业坚定了在金昌投资兴业的信心。据了解,2020年全市四批次集中开工重点项目59个,总投资160亿元,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招商引资项目,在打造镍铜钴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创新集聚区、菜草畜高品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以及发展数字经济方面的招商项目得到有力推进并取得成效。借船出海、以商招商成为我市招商方式的鲜明特点。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金昌将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张开双臂欢迎更多的企业家来金昌投资兴业,互利共赢,共创美好未来!文:记者 康艳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
分享到:

>>推荐视频

>>推荐要闻

>>推荐热图

>>海外媒体刊甘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