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931-8486893
广告热线:13919392204
投稿邮箱:gschinanews@163.com
移动广告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民生> 正文内容
渭源:万人挪穷窝“搬出”稳稳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3日 16:16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5月13日电 (通讯员 赵婧婷)初夏时节,渭源县上湾镇侯家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绿树环绕,白墙青瓦的庭院鳞次栉比,崭新的教室里传出朗朗读书声,扶贫车间里工人们紧张有序的忙碌着,休闲广场上老人们散步、下棋、唱小曲……67岁的搬迁户刘正德乐呵呵地说:“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让我们一家住进了镇里的新房子,日子越过越甜。”

  以前,刘正德一家住在上湾镇杨家寺村大山社,山高沟深,道路坎坷,赶集就得一天,一家人守着“一亩三分地”,天不亮就要起床干活,“天麻麻黑”才能歇下来,一年到头也攒不了几个钱。如今,搬进集中安置点区的刘正德有了“新工作”,当上了村保洁员,每月能挣2000多元,儿子、儿媳也在新疆务工,年收有6万多元。

  像刘正德一样,脱贫攻坚使渭源县许多山里的老百姓都享受到了党的好政策,从老家搬到了安置区,过上了安居乐业新生活。据了解,“十三五”期间,渭源县共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2267户9755人,总投资5.8亿元,入住率达100%。

  “全力做实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近万名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渭源县发改局负责人介绍说,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中,渭源县围绕“搬迁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这个核心,聚焦各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文化服务管理、劳务输转、社区治理等后续工作,解决好“搬出来后怎么办”的问题。

  渭源县对搬迁安置项目的基础配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跟进。目前,全县搬迁群众享受农村低保兜底保障110户,医疗保险、养老保险2267户,实现应保尽保。建成12个集中安置点、3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配套建设幼儿园及中小学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随着安置点完全入住,人气越来越旺,不但拉动了自身商业区,也带活了周边村社,超市、餐饮、娱乐等行业店铺如雨后春笋涌现。上湾镇镇长麻建华说:“从贫瘠山区搬迁到城镇安置点,搬出了‘活力’,迁出了‘和谐’。”

  渭源县对搬迁群众劳动力情况、务工情况、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就业意愿等进行摸底,分类建立台账,根据就业意愿组织技能培训2000多人次。统筹整合各级各部门力量,创新开发护校、护路、护林等“十大员”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借助东西部“晋渭”劳务扶贫协作、新疆转移就业安置、“春风行动”等劳务输转,组织引导2500余名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依托安置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超市、餐馆等,引导集中就业2000余人。2016年以来,全县解决搬迁劳动力就业4000余人,实现有劳动力搬迁家庭“1户1人以上就业”目标。

  据了解,渭源县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通过公益广告、宣传墙、村规民约、道德红黑榜等,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教育引导搬迁群众尊良俗、去低俗、除恶俗,培育文明和谐新风尚。以花儿、秦腔等群众喜闻乐见、接地气、沾泥土的文艺形式,宣传党的百年奋斗史,唱出自己的心声,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安置点蔚然成风。(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
分享到:

>>推荐视频

>>推荐要闻

>>推荐热图

>>海外媒体刊甘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