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931-8486893
广告热线:13919392204
投稿邮箱:gschinanews@163.com
移动广告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华侨华人之声> 正文内容
华侨马斌:致力打破语言障碍 搭建中巴文化交流桥梁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1日 12: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2021年,中巴教育文化中心考点HSK(汉语水平考试)考试现场,马斌(右一)给考生发试卷。(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兰州6月30日电 (记者 刘玉桃)在巴基斯坦留学、工作10年时间,马斌如今把家安在了这片异国土地上。“愿为中巴文化交流出一份力。”他说。

  今年36岁的甘肃青年马斌,2010年,赴巴基斯坦读书,在巴基斯坦就读本科、研究生。在学生时代,他开始摸索创业。

图为巴基斯坦首届“丝路杯”华语朗读大赛。(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图为巴基斯坦首届“丝路杯”华语朗读大赛。(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这里夏天很炎热,条件艰苦。但我到巴基斯坦的第一天,就感受到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人的友好。”马斌说,“巴基斯坦学校宿舍很紧张,但会优先考虑安排中国学生的宿舍,他们帮我收拾宿舍,特别感动。”

  说起刚到巴基斯坦的生活,马斌说:“有家的感觉,在校园中,当地学生看到中国人会热情打招呼。有一次半路上,我的摩托车坏了,路边的巴基斯坦民众看到后主动帮忙修。他们对中国人很友好、尊重。”

  2013年,学习期间,马斌联合几位伙伴开办语言学习班,面向在巴留学生、华侨华人以及初次来巴的中资企业人员等,免费教授英语和乌尔都语。

  “刚来这个国家要克服语言关,了解当地历史文化,这样才能深入交流,所以我们一起办了这个学习班。”马斌说。

  逐渐,马斌发现另外一个问题,部分华侨华人子女由于在巴时间长,缺少汉语沟通环境,汉语写作能力不足;同时,随着中巴贸易持续不断,巴基斯坦当地民众对学习中文的需求和热情也空前高涨。

  为此,同年5月,马斌和他的培训团队建立“华文书院”,推出了相应的中文课程。“前来学习的中巴两国青年很多,当时最多时超过200名。”

  2016年,马斌与同事正式注册成立了中巴教育文化中心,从事中巴民间教育和文化交流工作。目前该中心已有中外教职员工35人,其中博士学历5人,研究生学历10人。招收了包括当地华侨华人、在巴中国留学生、巴基斯坦人等在内的400多名学生,主要教授英语、乌尔都语和汉语。

  “刚开始创业,因为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师水平有限,我们遇到很多问题,也制约我们后期发展。”马斌说。

  为了解决师资问题,马斌四处寻找帮助,探索新的模式。“那时候中国政府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帮助,包括提供师资培训机会和赠送相关书籍等。”

  由于中巴两国之间文化差异,初来乍到的中国人往往不太适应当地环境,为此,马斌团队协助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制作了《中国旅巴文明手册》《乌尔都语警民安全手册》等,供旅巴及在当地工作生活的中国人参考使用。

  作为巴基斯坦华侨华人协会秘书长,马斌还组织团队长期从事公益活动。说起这些年在巴基斯坦的生活,马斌回忆,疫情初期,他们得知当地有约50户贫困家庭受疫情影响,已近断粮。他们自发帮助这些困难民众,自费凑齐了一笔公益基金。

  “我和另外两个朋友购买了米、面、油、白糖、豆子以及当地人最爱喝的奶茶等生活用品,给他们送去。”马斌说,“当时有些顾虑,因为妻子和孩子都跟我在一起,但别人有困难,没办法做到置之不理,帮助别人是我最大的快乐,家里人也能理解我。”

  下一步,马斌计划在巴基斯坦拉合尔建立华文学校,为更多热衷学习汉语的人们提供学习机会。(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
分享到:

>>推荐视频

>>推荐要闻

>>推荐热图

>>海外媒体刊甘肃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