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观陇视频号每周一词(语)陇原通联滚动新闻中新专题·医者说·名师面对面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 正文内容
樊锦诗扎根莫高窟六十载:服务敦煌是我终生的夙愿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1日 14: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解说】1963年,一位年轻的女孩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辗转来到敦煌后,被眼前的莫高窟深深震撼,然后在这里一待就是60年,她就是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

  7月10日,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来自海内外数十名敦煌学专家和樊锦诗先生的亲朋好友齐聚敦煌研究院,回顾60年的执着与坚守,共叙多年来与“敦煌女儿”的感动事。

  【同期】政协甘肃省委员会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马世林

  樊院长给我讲了一番话,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963年,樊院长坐绿皮火车,自己给我讲的,从北京是一天一夜还是两天一夜,坐到柳园,坐拉煤的小车又拉到敦煌城区,又坐的牛车还是驴拉车送到莫高窟。那年是我出生的那年,我是1963年8月出生的,所以我印象太深了,我说樊院长你到敦煌工作的时间,就是我出生的时间,樊院长给我说的一番话,我今天铭记在心。

  【解说】在敦煌莫高窟,今年85岁的樊锦诗依然牵挂着文物保护事业,每每听到有学者聊到跟文保发展有关的事情,她都听得格外认真。

  会议中,曾在沪剧电影《敦煌女儿》中扮演樊锦诗的上海沪剧院原院长茅善玉,在现场演唱起了一段剧目唱腔,引得阵阵掌声。

  【同期】上海沪剧院原院长 茅善玉

  (唱腔)因为我深深爱上了莫高窟。

  【解说】在席间,樊锦诗儿子彭予民的一番发言,让现场最为感动。

  【同期】樊锦诗儿子 彭予民

  随着我们长大成人,阅历增加,为人父母之后,才逐渐体会到了父母亲为了能使工作和家庭的两全,承受了超长的压力和煎熬,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但即便当时条件艰苦,父亲母亲依然乐观进取,认真工作,最终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就。作为儿子,我们很高兴能迎来母亲工作60年的这一天,祝愿母亲身体健康,并在这里跟母亲说一声,妈妈,为了工作和家庭,您辛苦了。

  【解说】会上,凝结了樊锦诗先生60年关于文物保护、研究、弘扬思想与实践精华的力作《樊锦诗文集》出版发行。

  【同期】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樊锦诗

  敦煌是我的事业,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服务敦煌是我终生的夙愿,千年莫高窟是值得奉献的地方。一生能以自己的所学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这是我的幸运。60年来,我有幸参与、见证并为敦煌文物事业发展尽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解说】记者了解到,樊锦诗先生在继捐资1000万元支持敦煌学研究后,再次捐资1000万元用于敦煌文物事业和急需人才培养。

  记者 高莹 丁思 李亚龙 甘肃敦煌报道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